第十五届全运会指定用水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核心保障物资,其水质安全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赛事参与者的健康和赛事的顺利开展。在指定用水生产流程中,活性炭过滤器承担着去除水中异味、有机污染物、余氯及部分有害物质的关键作用,是保障水质达标的核心设备之一。活性炭过滤器的净化效能并非一劳永逸,需通过科学规范的定期维护,才能持续保持高效吸附能力,确保生产水质始终符合全运会指定用水的标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第十五届全运会指定用水生产时,活性炭过滤器需定期做的维护相关内容。

活性炭过滤器需定期做的维护
1.定期冲洗:清除杂质,保障滤层通透
定期冲洗是活性炭过滤器日常维护的基础环节,核心目标是通过反向水流扰动滤层,清除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截留的悬浮物、有机胶体等杂质,避免滤层板结或孔隙堵塞,恢复水流通道的顺畅性。在全运会指定用水生产中,冲洗操作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既去除杂质又不损伤活性炭滤料。
冲洗周期需结合原水水质和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调整,通常每周进行1-2次常规冲洗;若原水浊度升高或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超过0.1MPa,需立即增加冲洗频次。
冲洗流程遵循“先排净、再反冲、后正洗”的逻辑:
① 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打开排气阀和排污阀排空内部留存原水,避免杂质二次污染;
② 启动反冲洗系统,控制反洗水强度,颗粒活性炭滤层膨胀率需保持在15%-20%,柱状活性炭则为20%-25%,反洗时间5-10分钟,直至排污口出水浊度≤5NTU;
③ 进行正向冲洗,控制流速3-5m/h,持续3-5分钟,确保出水余氯≤0.1mg/L、浊度≤1NTU,方可恢复正常运行。冲洗过程中需重点避免水流过快导致滤层“乱层”,同时观察活性炭层高度,若出现明显下降需及时补充滤料。
2.再生处理:恢复活性,延长滤料寿命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活性炭的吸附孔隙会逐渐被污染物填满,吸附能力持续衰减,若未及时处理可能释放已吸附的有害物质,影响水质安全。因此,在全运会指定用水生产中,需根据活性炭吸附饱和程度定期进行再生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吸附质,恢复其微孔结构和吸附活性。
再生方法需结合污染物类型和生产需求选择:对于去除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场景,优先采用热再生法,通过100-150℃干燥、300-700℃碳化、700-1200℃活化的三段式工艺,可恢复90%以上的吸附能力,适用于椰壳、煤质等高强度活性炭;若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或极性有机物,可采用化学再生法,用3%-5%盐酸溶液酸洗去除金属离子,或2%-4%氢氧化钠溶液碱洗分解酸性污染物,再生后需用清水彻底漂洗,避免酸碱残留;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环节,可采用生物再生法,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吸附质,降低运行成本。
3.吸附能力验证:精准评估,保障净化效能
吸附能力验证是判断活性炭过滤器是否满足生产需求的核心依据,通过定期检测关键指标,可精准评估滤料性能,避免因吸附能力不足导致水质波动。在全运会指定用水生产中,验证工作需形成标准化检测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验证周期需结合生产强度设定,日常生产中每周检测1次核心指标,每月进行1次全面性能评估。检测指标包括余氯去除率、有机物吸附量、浊度等关键参数:余氯去除率需≥90%,确保符合饮用水卫生相关标准;采用COD或TOC检测评估有机物去除效果,需维持在生产工艺设定的标准范围内;同时观察出水异味、色度变化,若出现土霉味或发黄现象,提示吸附能力下降。验证方法可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检测过滤器进出口水质指标,计算吸附效率;对于关键生产环节,可采用专用检测试剂现场快速检测,或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精准分析。若验证结果显示吸附能力下降30%以上,需立即启动再生程序;若再生后仍无法达标,则需更换新的活性炭滤料。
此外,在三大核心维护环节之外,还需配合定期的辅助检查:每月检查设备密封性能,通过肥皂水涂抹管道连接处、阀门等部位,排查是否存在漏水漏气;每3-6个月打开过滤器检查孔,清理内部积泥和杂物,检查布水装置是否完好;同时保持设备外部清洁,避免灰尘进入内部影响过滤效果。

第十五届全运会指定用水生产中,活性炭过滤器的定期维护是保障水质安全的关键防线。通过规范执行定期冲洗、科学开展再生处理、精准验证吸附能力,可确保过滤器持续保持高效净化效能,为赛事提供稳定、安全的饮用水保障,彰显大型赛事物资生产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活性炭过滤器需定期做的维护相关内容,欢迎持续关注水天蓝,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专业水处理设备知识!
本文由水天蓝环保(http://www.chinacxwj.com/)原创首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
可能您还想了解:



客服1